银杏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技术文档发布平台 |
技术支持电话 | 0379-69926675-801 |
技术支持邮件 | Gingko@vip.163.com |
版本 | 日期 | 作者 | 修改内容 |
V1.0 | 2020-07-04 | gingko | 初次建立 |
实验十五:USB_CDC实验——高速数据传输
一、 实验目的与意义
了解STM32 USB结构。
了解STM32 USB特征。
掌握USB的使用方法。
掌握USB CDC类。
掌握KEIL MDK 集成开发环境使用方法。
二、 实验设备及平台
-
-
Micro USB线缆。
Keil MDK 开发平台。
装有WIN XP(及更高版本)系统的计算机。
三、 实验原理
1、USB CDC简介
USB的CDC类是USB通信设备类(Communication Device Class)的简称。CDC类是USB组织定义的一类专门给各种通信设备(电信通信设备和中速网络通信设备)使用的USB子类。根据CDC类所针对通信设备的不同,CDC类又被分成以下不同的模型:USB传统纯电话业务(POTS)模型,USBISDN模型和USB网络模型,其中USB传统纯电话业务模型又可分为直线控制模型(Direct Line Control Model)、抽象模型、电话模型。虚拟串口就属于USB传统纯电话业务模型下的抽象控制模型。
如下图所示,USB CDC类的通信部分主要包含三部分:枚举过程、虚拟串口操作和数据通信。其中虚拟串口操作部分并不一定强制需要,因为若跳过这些虚拟串口的操作,实际上USB依然是可以通信的,这也就是为什么下图中,在操作虚拟串口之前会有两条数据通信的数据。之所以会有虚拟串口操作,主要是我们通常使用PC作为Host端,在PC端使用一个串口工具来与其进行通信,PC端的对应驱动将其虚拟成一个普通串口,这样一来,可以方便PC端软件通过操作串口的方式来与其进行通信,但实际上,Host端与Device端物理上是通过USB总线来进行通信的,与串口没有关系,这一虚拟化过程,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对应驱动,包含如何将每一条具体的虚拟串口操作对应到实际上的USB操作。需要注意的是,Host端与Device端的USB通信速率并不受所谓的串口波特率影响,它就是标准的USB2.0全速(12Mbps)速度,实际速率取决于总线的实际使用率、驱动访问USB外设有效速率(两边)以及外部环境对通信本身造成的干扰率等因素组成。
2、CDC类软件框架
如上图所示,黄色USB Device Core部分为USB设备库文件,属于中间件,它为USB协议栈的核心源文件,一般不需要修改:
USB Device Core中,Log/debug为打印/调试开关;
core为USB设备核心;
USB request中定义了枚举过程中各种标准请求的处理;
I/O request为底层针对USB通信接口的封装。
黄色USB Device Class部分为USB类文件,也属于中间件,USB设备库,目前ST DEMO中支持的类有HID, Customer HID, CDC, MSC, DFU, Audio, ST提供了这些类的源码框架,其他的Class或者是复合设备需要自己根据实际需求情况进行扩展或定制。如果用户需求只是需要一个标准类,比如CDC通信,那么最好就使用现成的代码,不需要做任何修改就可以实现这个CDC类通信的功能。
蓝色USB Device HAL Driver为HAL库部分,是对USB外设接口的封装,属于底层驱动,不需要修改,它分为PCD和LL Driver,PCD处于LL Driver之上。
洋红色USB Device Configuration为USB配置封装,位于USB底层HAL层驱动与中间件USB协议栈之间,一方面向上层(USB设备库)提供各种操作调用接口,另一方面,向底层USB驱动提供各种回调接口。正是由于它的存在,使得USB协议栈(USB设备库)与底层硬件完全分离,从而使USB设备库具有更加兼容所有STM32的通用性。USB Device Configuration为开放给用户的源文件,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某些特殊需要进行修改,也可以使用默认的源文件,假如没有任何特殊要求的话,我们使用默认即可。
Application为应用层,USB Device Class有可能将自己对应该的操作接口封装在一个操作数据结构中,由应用来具体实现这些操作,在系统初始化时,由应用将已经定义好的操作接口注册到对应的USB类中,比如usbd_cdc_if, 就这样,使得应用层的应用代码与属于中间件层的USB协议栈分离。同时,USB协议栈会将一些字符串描述符放到APP中,当USB初始化时将这些已经定义好的字符串通过指针初始化到USB协议栈中,以便后续需要时获取。
3、原理图
四、 实验程序
1、主函数
int main(void)
{
int i;
static unsigned char data_number = 0;
system_clock.initialize();//系统时钟初始化
led.initialize(); //LED初始化
USBD_Init(&USB_OTG_dev,
USB_OTG_HS_CORE_ID,
&USR_desc,
&USBD_CDC_cb,
&USR_cb);
while(State==0);
LED_GREEN_ON;
while(1)
{
//接受数据并处理
if(USB_ReceivedCount > 0){
LED_RED_ON;
USB_ReceivedCount = 0;
//重复发送次数
data_number = USB_Rx_Buffer[0];
//发送图片
do{
USB_StatusDataSended = 0;
DCD_EP_Tx(&USB_OTG_dev,CDC_IN_EP,gImage_flower,sizeof(gImage_flower));
while(USB_StatusDataSended == 0){
for(i = 0;i < 10000;i++);
}
data_number--;
}while(data_number > 0);
LED_RED_OFF;
}
}
}
2、USB初始化
/* 初始化设备堆栈并加载类驱动程序 */
void USBD_Init(USB_OTG_CORE_HANDLE *pdev,
USB_OTG_CORE_ID_TypeDef coreID,
USBD_DEVICE *pDevice,
USBD_Class_cb_TypeDef *class_cb,
USBD_Usr_cb_TypeDef *usr_cb)
{
/* 硬件初始化 */
USB_OTG_BSP_Init(pdev);
USBD_DeInit(pdev);
/*寄存器类和用户回调 */
pdev->dev.class_cb = class_cb;
pdev->dev.usr_cb = usr_cb;
pdev->dev.usr_device = pDevice;
/* 设置USB OTG核心参数 */
DCD_Init(pdev , coreID);
/* 在初始化调用用户回调时 */
pdev->dev.usr_cb->Init();
/*使能中断*/
USB_OTG_BSP_EnableInterrupt(pdev);
}
3、发送数据
/**
* @brief通过USB传输数据
* @param pdev:设备实例
* @param ep_addr:端点地址
* @param pbuf:指向Tx缓冲区的指针
* @param buf_len:数据长度
* @retval:状态
*/
uint32_t DCD_EP_Tx ( USB_OTG_CORE_HANDLE *pdev,
uint8_t ep_addr,
uint8_t *pbuf,
uint32_t buf_len)
{
USB_OTG_EP *ep;
ep = &pdev->dev.in_ep[ep_addr & 0x7F];
/* 设置并开始传输 */
ep->is_in = 1;
ep->num = ep_addr & 0x7F;
ep->xfer_buff = pbuf;
ep->dma_addr = (uint32_t)pbuf;
ep->xfer_count = 0;
ep->xfer_len = buf_len;
if ( ep->num == 0 )
{
USB_OTG_EP0StartXfer(pdev , ep);
}
else
{
USB_OTG_EPStartXfer(pdev, ep );
}
return 0;
}
五、 实验步骤
把仿真器与iCore4的SWD调试口相连(直接相连或者通过转接器相连);
将跳线帽插在USB OTG。
把iCore4(USB OTG)通过Micro USB线与计算机相连,为iCore4供电;
安装USB CDC驱动,驱动安装方法参考例程包中安装方法文档。
打开Keil MDK开发环境,并打开本实验工程;
烧写程序到iCore4上;
打开上位机软件usb.exe,点击打开,测试按钮即可测试。(如果该软件没能正常启动,则重新安装驱动)
也可以进入Debug模式,单步运行或设置断点验证程序逻辑。
六、 实验现象